根据中国2020移民报告书显示,在2019年,我国就有超过1000万人移民海外,排在印度和墨西哥后面,位列第三。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看到1000万移民总量的这个数字也不难理解。
近年来,加入英国国籍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文化知识、新潮的思想、新奇的事物也跟着一并闯入国人的生活。
为了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提升自己,许多人都踏上了移民之路。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英籍华裔的商人——船王包玉刚的故事。

像白玉般清白
1985年1月,香港的十大家族控制的公司市值的排名中,华资家族占了7位,英资只占3家。
包玉刚排在第三位,他的兴起增加了华人财团与英人财团等竞争的强大力量。
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已有50亿美元的资产,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富豪。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给他取名起然,字玉刚,这自有一番深意。

“起”字是包家的辈号,永不停顿的动词,“然”与古代的“燃”字同义,表示火在燃烧。
“起然”预示着这个降生人间的小生命,像一堆火一样越烧越旺。父亲又希望他长大后能洁身自爱,刚直不阿,像白玉般清白,故赐字为玉刚。父亲包兆龙治家很严,待人却和蔼可亲,办事一丝不苟又很公道。他秉性刚直,不喜阿谀奉承,自立自强,凭本事吃饭。包玉刚也继承了父亲的秉性,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父亲对他特别喜欢。当然,父亲对儿子的喜爱往往并不是溺爱,更多的是表现为严厉的管教。包玉刚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诫子女们:声誉和信用是为人之本。

人生在世,不义之财不能取,切记!这在包玉刚幼小的心田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包玉刚也一直非常感激父亲把他送进素以教学质量优良而著称的镇海名流学校——叶氏中兴学校求读。而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刻苦好学,品学兼优,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踏上船王的创业之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包玉刚的商业天分也逐渐显露出来。
37岁那年,包玉刚看到了航运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然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创业之路。
当时的船主都喜欢短期租借船只并签订合同,按单次运输收费,因为这样租金较高。
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等,都是这样做的。
而包玉刚与他们不同,他宁愿少赚钱而不冒太大风险,他宁肯以较低的租金把船长期租出去,做到薄利长租。

不得不说,这是放眼未来并谋求长期稳定收入的一种经营方法。
可他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不被人理解,曾被一些人讽刺为初出茅庐的傻瓜,在那些同行的眼里,包玉刚一点经商的诀窍都没有。
包玉刚不以为然地说:“我做事同别人不同,我不想图一时之快,还是细水长流要好得多。”果不其然,时间一长,这样长租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他这种经营方式表面看来似乎一时利润不大,但却可长期稳稳当当地获利,也不担风险。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由于运河关闭导致海运业十分兴盛,很多人插足其中,还劝包玉刚也趁机大捞一把。
但独具慧眼的包玉刚,并没有赶这趟浑水。
他仍然按照之前的方式为老雇主运货,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

战争结束后,西方大批商船闲置了起来,而包玉刚因之前一直稳扎稳打,因此他的船只丝毫不受影响,业务仍然蒸蒸日上。
包玉刚不贪大求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后来居上,跃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5年8次受到邓亲切接见
包玉刚于1949年出走香港,1963年加入英国国籍,变成大英帝国的公民。
他在加入英国国籍后,功成名就,也成了华人中的一名佼佼者。包玉刚反而更加关心中国的发展,关心宁波亲友的生活以及当地的经济建设。1984年,包玉刚先后两次回故乡,兴建了3所学校、1条公路,宁波大学、中兴学校(中学)、兆龙学校(完小),和“兆龙路”。

他不仅捐资建立学校,为家乡的子孙后代造福,而且为宁波港建设献计献策,四处奔走求援,报答故乡对他的养育之恩。
为了帮助集资宁波北仑钢铁厂,他奔走了香港、英国各地找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贷款事宜。
凭借他的威望和极强的外交能力,经过一番奔走努力之后,外国朋友来宁波投资和对北仑钢铁厂的贷款有了着落。
再加上国内紧锣密鼓地努力,北仑钢铁厂得以较快完工,年产量达365万吨。

包玉刚在为宁波奔走的同时,还为联系更多的宁波人回家乡建设而努力。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大批宁波人投入到宁波的建设之中,包玉刚也为扩大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发展中国船舶事业而努力。
1980年9月,中国船舶工业公司与包氏环球集团签订了四艘散装货轮的合同,1981年1月,中国船舶公司出售两艘货轮的合同在广州签字。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船王竟向中国购买了总值达一亿美元的六艘货轮,在世界航运界引起强烈反响,极大提高了中国船舶在世界市场的声誉。

包玉刚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他的行动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拥护,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许。
自1981年至1985年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包玉刚就先后八次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为香港回归做出贡献
由于包玉刚的卓越成就,英国女王曾封他为爵士。
也正因为他是英国公民,与英国其它一切公民享受同等的国人待遇,才使得他在航运业中不受英国资本家的压榨和歧视。
包玉刚与英资怡和洋行竞购九龙仓股票便利用了这个优势。
作为一名华人,他正是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为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1年,一个英国女人信步进入大会堂,脸上完全看不到她刚刚飞行了数万公里的疲倦。她信心满满,希望延长英国对香港的管理期限。
一个操着宁波口硬的英国籍华人正紧张关注两个人的会谈,他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在整个中英谈判期间,包玉刚是唯一的民间代表。
他希望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减少双方的矛盾,加深双方的认识,顺利帮助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

第一次谈判并不顺利,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双方不欢而散。
为了缓和谈判气氛,包玉刚特意去了英国,以朋友身份去拜访了撒切尔夫人。当时包玉刚已经是英国女王授勋的爵士,在英国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同时包玉刚以船王的身份跟许多国家元首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这是极大的资源,铁娘子也不得不给他面子。
包玉刚此行给撒切尔夫人送来了两件礼物,第一件是一条跳绳,第二件是轮船的订单。
包玉刚说英国的轮船价格并没有优势,但是为了支持英国工业发展,自己还是在这里订购了一条轮船。
撒切尔夫人自然知道包玉刚的弦外之音。

不久之后,包玉刚邀请撒切尔夫人到上海旅游,参加自己的轮船下水仪式。
包玉刚的破冰之旅非常成功,极大推动了谈判的进度。
1984年中英谈判签约,香港前景终于明朗。
包玉刚全程参与了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他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个人对于香港前景的信心,更身体力行出巨资完成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第一个重大的企业收购,震撼了整个香港。

1991年9月23日,在商界纵横半个多世纪的包玉刚不幸病逝于家中。
得悉噩耗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震惊,特意发去唁电:惊闻玉刚先生病逝,深为悼念。先生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希家人节哀珍重。

想办理英国/香港身份的朋友们可以联系小邦,专业身份规划顾问为您个性化定制方案。
或者【点击下方链接】简单做个免费测试评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