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表现
上周,全球股市整体上行,日经225指数指数领涨,亚太市场强于欧美。

美股方面
三大指数整体维持震荡,道指按周跌0.24%,纳指按周涨1.55%,标普500指数按周涨0.58%继续创新高,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中概股指数上涨6.6%,连续第二周反弹上涨。行业上,房地产(涨4.0%)、医疗保健(涨1.7%)和核心消费品(涨1.5%)领涨,金融(跌2.5%)、能源(跌1.4%)和原材料(跌0.9%)领跌。本周一美股休市,关注美联储将公布褐皮书对经济及的看法及非农数据表现。
港股方面
上周在权重股继续反弹下港股维持,恒指按周涨1.94%,国指周涨3.73%,恒生科技指数按周大幅反弹6.43%。行业上,除恒生公用事业(跌1.4%)和金融业(跌0.5%)外,其余行业指数均上涨,恒生能源业(涨7.0%)、资讯科技业(涨5.8%)和原材料业(涨5.4%)领涨。
上周港股通资金净流出98.07亿元人民币。从前十大活跃成交个股的数据来看,南向资金主要流入基础化工、通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流出电子元器件、纺织服装、非银行金融。
南向资金周度净买入十大个股为东岳集团、快手-W、吉利汽车、中国移动、华润电力、广汽集团、华润啤酒、中金公司、中国神华、金斯瑞生物科技;净卖出前十大个股为香港交易所、安踏体育、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药明生物、比亚迪股份、舜宇光学科技、中国海洋石油、小米集团-W。
A股方面
上周三大指数整体表现明显分化,沪指按周涨1.69%,深证成指周跌1.78%,创业板按周大跌4.79%。行业上,涨跌幅前三分别为煤炭(涨8.4%)、建筑(涨7.4%)、电力及公用事业(涨5.7%),涨跌幅后三分别为电子(跌4.7%)、国防军工(跌4.2%)、综合(跌2.9%)。
上周陆股通净流入279.3亿元人民币。北向资金主要流入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流出非银行金融、钢铁、汽车。
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前十大个股为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紫金矿业、隆基股份、美的集团、招商银行、迈瑞医疗、伊利股份、汇川技术、韦尔股份;净卖出前十大个股为中国平安、平安银行、格力电器、包钢股份、海天味业、泸州老窖、中环股份、中远海控、国轩高科、埃斯顿。
亚太方面,上周韩国综合指数收报3201.06点,周涨2.14%;日经225指数收报29128.11点点,周涨5.38%;欧洲方面,上周,欧股横盘震荡,德国DAX指数跌0.45%,法国CAC40指数涨0.12%,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14%。
全球资产市场表现
跨资产:新兴市场股市>发达市场股市>工业金属>黄金>债券>原油>农产品;全球股票市场:除巴西股市外均上涨,其中日本、波兰和印度股市领涨;大宗商品:上周工业金属涨1.38%,黄金价格涨0.56%,布伦特原油价格跌0.12%,农产品跌2.49%;汇率:上周美元指数下跌0.70%;市场风格:上周全球成长型指数上涨1.6%,全球价值型指数上涨0.3%。
市场观点概述
美股市场
美国新增非农大跌,Taper或延至Q4下半场。8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8月新增非农就业23.5万人,较7月的105万人显著放缓。分行业看,与外出相关的接触性服务业(如酒店休闲业、零售业)放缓较多,说明主要是受Delta疫情影响。
美联储在8月全球央行会议上虽然释放了Taper信号,但并未透露执行Tapering的时点,鸽派官员担心疫情,鹰派官员担心通胀,美联储面临更大政策挑战。往前看,美联储于9月宣布Taper的概率下降。预计在8月低非农的影响下,执行Tapering的时点将延至11-12月。考虑到美国大多数州失业补助发放将在9月停止,未来美国就业大概率将迎来加速修复,这可能会带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由鸽转鹰,以及美国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双双抬升这会给全球金融资产带来估值的调整。
我们也需要警惕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美国失业补助停发后就业并未如期加速恢复,在这种情景下美联储无疑将继续“鸽”声嘹亮,但这对市场来说并没有太多助益,反而就业不及预期带来的衰退预期可能被市场所交易。
近十年标普500指数在9月平均下跌0.6%,在所有月份中表现最差。技术层面,9月为较多海外投资机构业绩考核节点,考虑到标普500指数在今年2-8月已经连续上涨7个月并屡次创历史新高,不排除海外资金在9月集中抛售锁定收益的可能。基本面上,美国疫情影响不断反映于经济指标上,加上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来临,今年9月美股调整风险实在不容小觑。
港股市场
上周,港股久违出现行业普涨格局,进攻属性的资讯科技与周期原材料上涨的同时,具有防御属性的公用事业、电讯、消费也同时上涨,这也是港股整体表现好转的重要动力。
港股互联网关注抬升,底部宜逢低布局。港股互联网板块在过去一周表现突出,获得了内外资金的重点关注,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上周进入港股互联网龙头进行底部布局。就当前港股互联网板块而言,游戏领域的监管举措已落地,但其他领域仍需等待,这也就说明除了游戏迎来“政策底”之外,互联网其他领域仍需耐心等待“政策底”的到来。就当下港股互联网而言,在监管举措尚不明晰的背景下,估值体系的混乱会带来互联网板块的底部巨震,逢低布局或是较佳选择。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南向及海外资金主动型资金依然流出的疲软态势,与整体市场相对强劲的表现形成反差。上周港股通资金净流出98.07亿元人民币。
虽然市场可能继续因新发得监管不确定性而震荡,但我们相信这也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了较大得投资机会,尤其是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的龙头科技来说。长期来看,我们相信中国产业及消费升级的趋势将延续,与这些趋势相关的主要板块,如电动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先进制造以及消费和医疗保健两大板块中的龙头企业,蕴含着巨大的策略机会。
A股市场
上周市场分化加大,上证综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7%、下降4.8%,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景气成长赛道振幅加大。市场整体处于高速轮动状态,新的主线仍未形成。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报业绩落地,前期由业绩高增预期推动的股价持续演绎告一段落,市场开始寻找新的共识;二是高景气成长板块前期涨幅较大,短期有休整的需求。
当前市场方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是中长期来看,硬科技成长板块仍受益于政策和制度红利,北交所的设立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碳中和与国产替代等趋势下,高端制造业、低碳转型板块的景气度仍然向上。
对于周期方面,煤炭加速赶顶,铝业景气向上。在上周的行业表现中,能源与原材料板块的继续强势宣告着市场仍有很强的动力在交易通胀。但是,在不同的周期品行业中,其景气展望存在较大差异,警惕一概而论。
就国内而言,伴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落,上游景气度的范围也显著缩小——钢铁:年内产能严格受限,带来成材景气强于矿石原料,且会持续至11-12月,冬储才可能使上述格局出现反转。
煤炭:夏季用电高峰已过,工业用电需求也难有显著上行,当前供应紧张预期带来的电厂与钢厂加大储备以应对冬季取暖季才是煤炭景气加速抬升的重要背景,这对冬季煤炭需求高峰也有一定的平抑作用,往后看,煤炭景气正加速赶顶,当下的强势持续性可能不会太久。
铝:无论是供给端的电解铝成本抬升、产能受限,还是需求端的地产竣工高峰、汽车新能车的需求扩张,铝业的景气度在短中长期均具备向上的动力,这也是周期板块当前值得继续持有的最优品种。
另外,整体配置风格上,我们依旧维持之前的优质成长+估值回调进入合理区间的老白马均衡组合。但要注意偏短期的成长风格回调波动,中长期仍然具备受益政策红利优势;而先前传统价值蓝筹在经历过估值回调后,显然也已具备吸引力,可以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