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年末,你的投资收益转正了吗?
12月20日,周一,基金大跌又冲上热搜,韭零后们已经记不清这是年内第几次了。

这届基民表示:太难了!

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选择暂时将眼睛闭了起来!

都说炒股不如买基金,但又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总之,亏麻了!除了造梗玩段子,我们还是得认清现实,调整心态,毕竟,投资是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保持乐观
到年关了,获利盘开始出走。从近几个交易日来看,无论是大盘小盘,均呈现了下跌的态势。12月20日当天,A股三大指数齐齐走跌,上证指数跌1.07%,创业板指跌幅约3%,全市场有超3000只股票收跌,也就导致超九成权益基金估算净值下跌,特别是前期涨幅较好的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化工等板块,而这些也正是今年涨幅靠前的基金重仓的赛道。


例如:以诺安优势行业、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广发新动力等为代表的多只产品估算的单日净值跌幅均达到了5%以上,工银瑞信生态环境、银河主题混合等单日净值跌幅达到4%以上。
面对基金净值大跌,有网友表示:长期投资,做时间的朋友。

基金跌进热搜之际,也恰逢全年市场帷幕接近落下,最佳基金年内业绩已达120%,排名前十强的基金全年业绩均超80%。
这些年内业绩走强的基金产品,除少部分持仓赛道多元化外,绝大部分基金业绩强势的核心因素,均为重仓新能源赛道,实际上也等于说,新能源赛道已经上涨了接近一年。
对于今年的分化行情,那些选对了赛道,重仓了新能源,有过获利的基民倒还好,最难的是年初重仓白酒、医药、消费的基民们,想在2021年结束前转正,希望有点渺茫。


但是对于后市而言,仍然应当持有乐观态度。各基金机构也表示当前位置的回调并不悲观,基本面、政策面持续向好,依然看好明年一季度的春季躁动行情。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个现象,为什么?又该如何避免?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有报告显示在2006-2020年这十五年中,主动股票基金业绩累积增长910.68%,年化收益率高达16.67%,而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仅有8.85%。

短期来看,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同样不容乐观。有机构统计了2021热门基金投资者的损益情况,在近一年基金收益80%到130%的情况下,亏损用户竟然普遍在50%以上。其中,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比高达109.26%的近一年绝对收益率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亏损用户占比达到了84.4%。
中国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

归结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拿不住。亏了,拿不住;好不容易回本了,更拿不住。许多人买基金和“炒股就是为了回本”这句话也能对上。
长期持有
根据 2021 年《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基民的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正相关,与交易频率负相关。

截至 2021 年 Q1 季度,持仓时长小于 3 个月的基民平均收益率为负,盈利人数占比仅 39.10%;超过 3 个月时,盈利人数占比大幅提升到 63.72%,平均收益率也由负转正,持仓时间超过十年时,客户平均收益率首次突破 100%大关,达到了 117.38%,客户盈利人数占比则达到了 98.41%。

从现实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并非专业投资者,很容易根据产品过往的“靓丽”数据作为绝对的判断,一旦买入,就幻想着未来必定是赚钱的。一旦买入后出现回撤,就容易拿不住。事实上,根据东吴证券的研究,基金投资大部分的收益由少数上涨阶段贡献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短期操作,很容易错过行情真正来临的时刻。

为了避免“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个现象,仅仅靠长期持有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自身金融投资素养——这和打铁还得靠自身硬是一个道理,投资理财是门实践学问,也是普通人的日常需求,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LPR、可转债、FOF等等,你都了解吗?
2、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经济现状的产品类型,持有体验才会更好。稳健的风险偏好去匹配高风险产品,谁的心里不慌呢?
3、分批/定投买入,做好止盈预期——做好资金分配,分批/定投买入,面对回撤时,才有资金补仓,压低成本;同样的,盈利达到预期后,要及时止盈退出。如果没有止盈,当行情过去,不但盈利没有抓住,还容易遭受回撤,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有资金在低位补仓拉低成本,也可安心的等待下次行情,不致于造成非理性的割肉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