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骗子开始冲刺KPI,多名英国留学生遭遇了电信诈骗,被骗金额高达几百万。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报道,近期有多名英国留学生向大使馆发起求助,其中大多数是到英国的留学新生。
为什么骗子的目标大多是留学新生呢?
这主要是留学生初来乍到,只身一人在海外,无法与家人及时的沟通。加上对留学目的国家环境缺少深入了解,最易成为受诈骗的对象,于是不法分子通过电信网络开展诈骗行为。
留学生到底是如何上当受骗的呢?
最近BBC采访了其中一名在南安普顿大学就读经济硕士的王同学,大致还原了骗子的犯罪方法和行骗过程。
据王同学自述,她这次被骗走26万人民币(3万英镑),几乎把学费和住宿费都骗光了。
王同学回忆那天下午她接到了一个伦敦快递的电话,快递员说她寄到上海的快递被拦截了,并且说怀疑有人盗用了她的信息,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听到这里,王同学不由得惊慌失措。紧接着她又接到一个来电,对方自称是“上海警方”在调查一起洗钱案件,怀疑和王同学有关联。
这所谓的“上海警方”一上来就先主动核对了王同学的信息,包括她的父母姓名,年龄,以及中国的家庭住址。
通过一系列的个人信息核对后赢得了王同学的信任,再利用受害人心急慌乱的心理实施犯罪。
“上海警方”告诉她证明自己清白的唯一办法就是给政府官方账户汇款3万英镑,否则她会收到法院的传票被起诉。
就这样,王同学在“上海警方”的“帮助下”,给对方指定官方银行账户转款3万英镑。
王同学的遭遇并非个例,除了她,另外还有两个学生也被骗走5万英镑,合计约43万人民币,英国当地的警方已经联系了他们。
电信诈骗不仅仅发生在英国,美国、法国、瑞典、西班牙也有同样的诈骗事件发生。
不法分子专门盯着一些留学生对新生活的期盼和茫然,设下各种各样的圈套骗取留学新生的信任,诱导留学生转钱汇款。

去年9月,同样也是美国开学季。一名波士顿大学的学生接到冒充中国政府的工作人员的陌生来电,对方利用违法技术把电话号伪装成使馆的电话号码。
为了进一步取得信任,让学生和一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对方称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方式是向海外账户汇款。
该同学最终向诈骗账户汇款高达15万美元!当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电信诈骗除了冒充快递员,还有冒充其它各种身份的,比如冒充“政府部门”、“冒充银行员工”“物流公司”等等,最终目的是诱导留学生提供银行账户汇款。
留学生出门在外如何保护好自己呢?
为了防止这种诈骗圈套,小邦主提醒2点:“及时沟通”和“尽快求助”。
沟通:出门在外如果遇到急事不要慌,尽快与家人取得联系,切忌在联系受阻的情况下着急汇款,务必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判断。
求助:如果留学生意识到可能被骗,要立刻联系当地警方,同时尽快联系银行开户行,将账户冻结,也可向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支持和帮助。

“4个不”防骗指南小贴士:
1. 未知链接不点击:不轻易点击陌生的链接,非必要情况下,在陌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时,务必反复确认页面是否为官方链接。
2. 陌生来电不轻信:对陌生电话,尤其是播放录音的机器人电话,不要犹豫,立即挂断。
3. 个人信息不透露:社交媒体平台上不要展示真实信息,检查facebook、instagram、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是否暴露个人信息。
4. 转账汇款不要信:凡是涉及转账汇款不要信!凡是涉及转账汇款不要信!凡是涉及转账汇款不要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小邦主请大家一定要认真查看,并转发给自己的父母,朋友们,让身边的人都警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