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

作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间见证了15位首相,世界政坛的更迭,她的一生,可谓是一部英国当代史。
随着英国女王的去世,她的长子查尔斯,即前威尔士亲王,将作为新国王和14个英联邦国家的元首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哀悼。
多国政要就英国女王去世表示哀悼,多地降半旗以示哀悼。
随着新任国王的确立,查尔斯的长子威廉王子现在已成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夫妇的推特账户也已经更名为“康沃尔和剑桥公爵及公爵夫人”(Duke and Duchess of Cornwall and Cambridge)。
不过,威廉王子不会自动成为威尔士亲王,因为这个头衔是由君主授予的。
女王去世后,首相特拉斯在首相府发表讲话,表示“女王去世让英国和世界都陷入巨大震惊”。她形容女王是 "现代英国的基石",并补充说,"英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伟大国家,是因为她。"

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前,曾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位英女王的一生,除了打破在位时间纪录的“超长待机”之外,还有什么成就?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位政治家,她最大的政治成就是尽量不触碰政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伊丽莎白二世担任女王的七十年间,是英国王室权力最小的时期,却也因此得到了英国民众最多的爱戴。

- 权力最小的英女王
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一样,欧洲历史也曾长期由男性主宰,从古希腊时代到古罗马时代,再到中世纪,皇帝与国王这样的“岗位”基本属于男性。
但从14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一位位女王。其中女王最多的当属英国,历史上曾有六位之多,其次为有四位的俄国。
相比这些前辈,伊丽莎白二世显得平平无奇。在她的人生中,没有诡谲宫斗、没有权力厮杀。她从未大权在握,也未让英国梦回巅峰。
相反,她是史上权力最小的英女王。

这当然与英国的制度变革有关。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英王室仅仅是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换言之,国王乃至王后,更像一个吉祥物。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只需出席各种必要场合,但实际上并不容易。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王室,英国王室需要恪守本国传统,并向本国民众提供价值观层面的指引。对于伊丽莎白二世而言,这既是责任,也是一种约束。

而且,仅有责任感并不足够,作为王室的核心人物,伊丽莎白二世在即位之初就必须面对英帝国的分崩离析。
在二战后的民族自决风潮之下,众多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日不落帝国”成为历史。而在国内,战后经济的低迷、民众的战争创伤,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也正因为这样,伊丽莎白二世即位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她的加冕礼,曾让上百万民众自发赶赴伦敦。
当然伊丽莎白二世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从不参与具体政治,不让王室越俎代庖,不打破英国固有的政治平衡。但她也从不躺平享乐,而是坚持着毕生工作的状态。

她是英国历史上外访次数最多的国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亲和力,维系着英联邦,还有英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七十年间,她与16位英国首相“共事”,除了与撒切尔夫人关系一般之外,与其他人都保持着融洽关系。与此前历届国王不同,伊丽莎白二世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首相,也就不会因此而关系紧张,更不会导致宪政危机,但她并非没有自己的主见。

加上最新的获任的特拉斯首相,女王在位期间迎来送往15位首相 图源:Express
- 最被民众爱戴的女王
在“流水的首相,铁打的女王”之状态下,伊丽莎白二世极高的“适配度”确实令人称道。
也正因此,有人认为伊丽莎白二世堪称政治家的原因,恰恰是她非常明智地不干涉政治,超然于党派政治之外。

近年来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女王的优雅穿着,还有她最爱搭配的各种帽子。
他们还喜爱女王在年迈之时仍开设社交网站账户,“紧跟潮流”的年轻心态。

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国民众所喜爱,除了我们能看到的外在,也与她的务实有关。她曾裁减王室成员以减轻国家负担,上网公示王室开销。
英国有着悠久的王室传统,光荣革命后则确定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在这个政治体系中,国王统而不治,国家权力由旧贵族为主的议会把控。而在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后,英国又进化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王室成为联系国内各方势力的纽带,这个地位不可动摇,也符合英国政治文化的妥协。同时,王室必须受法律约束,被内阁制衡,没有实质统治权。
英国王室近年来维系的亲民形象,则是“与时俱进”的一面。作为英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伊丽莎白二世始终展示着极大的亲和力。
从声望来说,近年来的英国王室可谓达到顶点,但它依托的主要是伊丽莎白二世的个人魅力,是其70年来的积累。
见证过众多历史事件和重大危机的女王,深知团结的重要意义,也始终致力于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的团结。
如今女王逝世,喧嚣散去,一并告别历史舞台的。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源于互联网,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家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告之,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